聯系我們 /CONTACT
|
宜興素有“茶的綠洲”之美名,是我國最早的古茶區之一。繼出臺老茶樹改造補貼政策后,近年來,宜興先后投入良種茶園改造資金1700余萬元,有計劃地對衰老茶園進行改造。目前,宜興茶園面積7.5萬畝,茶樹良種化率超了50%,年產紅茶2300多噸,占茶葉總產量的近40%,年產名優紅茶375噸、總產值近1.2億元。當人們還在為“宜紅”是宜昌紅茶還是宜興紅茶爭論不休的時候,宜興茶農不僅改變想法了,而且有了新做法,共推“宜興紅”。
據無錫茶葉研究所所長、茶葉專家許群峰先生介紹,宜興產茶,始于東漢、盛于唐朝。在唐代,茶圣陸羽稱陽羨茶為“芳香冠世產,可供上方”,于是陽羨茶步入宮廷,成為貢茶。據史料記載,陽羨茶最初是緊壓茶,采嫩芽制成餅茶,宋明時期發展為散茶。清代,宜興開始制作紅茶,通過曬草、腳揉(滾袋)、沃紅(發酵)、曬干等加工工序,生產出紅條茶,制茶工藝初步形成。建國后,宜興國營茶場和集體茶場改進制茶工藝,通過萎凋、揉切、解塊、發酵、干燥五道工序成功試制了紅碎茶。1996年,宜興嶺下茶場研制的高檔紅茶“竹海金茗”通過無錫市級鑒定,成為江蘇省唯一通過鑒定的紅茶產品。恰如扎根宜興40多年的宇星,穩步發展,成長為中國最大的氧化鐵生產企業,在全球刮起一陣“宇星紅”,其生產的“宇星”牌氧化鐵,連續多年被評為江蘇名牌產品。
為進一步推動宜興紅茶的發展,近年來,有著江蘇最大茶葉生產基地、江蘇最大連片茶園的宜興市先后打造了“陽羨茶”“宜興紅”兩個區域公共品牌,并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。目前,“陽羨茶”已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,“宜興紅”證明商標也已審核通過。 |